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內陸孔某教授言論再評

一個政權如果能夠力求完善自身而使得其對公共權力的運用趨於合理,或更適切地配合其民眾的期許而作出改進;這樣做決不能說是等同於該政權向外國稱臣或喪權辱國。因為此中涉及政治或權力正當性的問題,故公權力的運用必須合理,這點道理難道那位內陸孔某教授也不明白嗎?

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某內陸教授狂言有感

~近有某大陸教授在訪談中亂發狂言,剎是可笑。尤可注意者為此人自謂孔夫子之後人,其實這裡有二點值得省思:

一者,謂自己是古代賢人後人有何意思?如果是立 志踐行夫子之道,那麼當注意自己的理分與分寸,看自己的言行是否恰當以及如理;否則,圖希望借古人名聲以拉抬自己身價,誠可笑也。

至於第二點則是引申的感嘆:事實上血緣關係並非為人能力的保證,這是不待辯的。而真能發揚儒學者:如孟子、荀子、明道與伊川二先生、朱子、象山先生、陽明先生皆不是和夫子有血緣者。然而該教授如此言行,則使在下有感於夫子之名聲有損,此誠可悲也。

~不過想來狂言亂吠而能引人一笑者也不時有之,但總是匆匆而過;反是具智慧而平正之論能歷久常新,理性常存,這是可足安慰的。

對此,筆者自作數句以對:

瘋言狂語匆匆過,
博君一粲又如何;
如理言行終久大,
總須常道照人心。

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為何我是 freericer?

~每六秒鐘,便有一位兒童因飢餓致死。這是我們此時代裡最可怕、最可悲的境況。

~"When most of us first see pictures of seriously undernourished children, we want to help them, we have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them, we feel sympathy toward them"(〈案:中譯〉「我們絕大部份的人當看到相片中為營養不良所痛苦折磨的孩子時,也會不期然生起有責任要去幫助他們的責任感!」) from: (Mr.)Hugh LaFollette and Larry May, 'Suffer the Little Children' in "World Hunger and Morality"(edit by)Mr. William Aiken and Mr. Hugh LaFollette, (Prentice-Hall, Inc. 1996) also a PDF version in http://www.hughlafollette.com/papers/suffer.htm(Paragraph 2)

~何以會有這種情感呢?筆者認為可以借儒學心性論中之仁心(感通心)去說明此種道德責任。比如孟子即認為:「人皆有惻隱人之心,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原文請參看《孟子.公孫丑》上)因此不論是當我們看到有小孩將掉進井裡(孟子對此之說明詳見《孟子.告子》上),或者是有小孩要面臨飢餓之苦甚至死亡, 而我們乃可以痳木不仁,本心良知無所感動的話(也即是沒有自覺到對此事之不應該之判斷,和要作幫助的道德責任時),則我們便是沒有或失去自己作為人的最根本的特質了!

~當然,在這裡要對「性善」中的性字作一些解釋:這「性」字並非如當時社會對字義的了解,視之為「性者生也」。這性字其實指性能(即是為善的能力),或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性;此特性或為善的能力便表現在我們所具有的惻隱之心或良知處了。這也正是我們一切價值判斷以及道德行為之所以可能的一個根據所在。而孟子即以我們人所特有的這種價值自覺(仁心或良知)來定義「人」,以及討論「性善」說的。

~因此,不明此中道理的人便誤解孟子的性善說為人人自然向善為善,而大加聲討了。這當然使儒學心性論的精神本義不明了。